为使同学们尽快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校园生活,促进同学们返校心理健康维护。2020年9月23日至2020年9月25日,学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组织了为期三天共四场的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杨小燕老师、蒋兴旺老师、杨艳老师、李丽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分别带领了四个团体,覆盖到七个学院,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心灵盛宴。健康服务社同学作为团体辅导小助手也参加到其中。 身心联结,开启悦纳之门 辅导室里师生围坐成一圈,在平等的视线与角度同学们感受到受尊重。与自己的身体互动,用敲、击、拍等方式,在性别、年龄、爱好、出生月份、来自哪里等问题的分类“发声”中,同学们找到了同伴,拉近了距离。接着,每个成员在你做我学中被塑造了焦点,受到了关注。 
来一波吐槽烦恼,同学们不禁感叹,“原来别人也和我一样有着类似的担心、难过、害怕。命运似乎并没有想象那么糟糕,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烦恼,成长或许就是在战胜一个个烦恼中悄然发生的。”感叹中同学们找到的是一种不孤独感。 再来一波正能量,小助手读出大家的烦恼,有办法的同学立马贡献自己的“金点子”,为烦恼的同学提供了不同角度的思路,在团队的头脑风暴力量下,打开了解决烦恼的思路。 

身心健康小测试——金鸡独立,从站立时间长短觉察自己,时间越长平衡力越强,调试能力越强,身体状态也越好,认识身心是联结在一起的。 
身体扫描,将注意力拉回到对身体的关注,用心感受当下的身心存在状态,通过呼吸的均匀、缓慢、有规律带动整个身体有规律的运作起来,增进健康。同学们与自己的身体做联结,做到爱护自己,觉察自己,接纳自己。 
烦恼源自关系,合作、沟通建立关系之基 通过游戏“口香糖”,打破隔阂。每个人都有一个“舒适区”,“舒适区”好似自身“温度计”。这个游戏通过让不同人的身体部位进行接触的方式,打破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增进了彼此间的亲密度。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打破自身的“舒适区”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在游戏中,有一些敏感的部位进行接触时,你可以听见到同学们的尖叫声和笑声,这无疑也是一种突破。人与人相处无时无刻不在需要打破舒适区,善于打破舒适区适应力就会更强。 通过气球大战,温暖传递、探险队三个游戏分组进行团队建设,锻炼同学们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通过甜蜜表白让团队成员感受到来自团队的力量,增强团队自信心与凝聚力。同学们身体打开了,心灵打开了,身心感受到团队的支持,找到了归属感、价值观、存在感,获得了安全感,经历了一次身心愉悦的体验。 

认识自我 笑迎未来 关闭手机,把注意力集中在此时此地,避免不必要的接触,每一位参与者都全情投入,投入越多、收获越多。以坦率、真诚、信任的态度参与活动,并承诺对他人在此活动中所表露的情感、隐私等保密。我们需要停留,需要一心一意的投入,在营造的安全氛围中,我们就在当下,无悔过去,不惧未来,为所当为,有效与焦虑情绪作斗争。 在“一块和五毛”活动中我们认识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不管你是“一元钱”还是“五毛钱”。很多时候你可能认为自己是个“小角色”,但你却是我们这个集体中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一员,只要你去参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价值,发现最适合自己发光发热、展示自己能力的位置。 用“我的社会亲疏差序图”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状态、建立人际关系、宣泄不良情绪。画起图来同学们非常认真,在投入中与自己来了一场深刻对话。 在“解开千千结”中同学们正面困难、团结协作、应对挫折。在我们的人生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结,有的小一些,有的会大一些,不管它看起来有多复杂,多难解,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只要我们有一颗努力解开它的心,那么就是成功的开始,只要你努力,你就会成功!请大家记住一点小小的困难难不住我们,一点小小的烦恼伤不了我们,没有解不开的心结,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相信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把每一天都过得快乐有意义! 


表达情绪,让心灵透亮起来 同学们分成了四组,每组同学通过自我介绍,相互了解。准备四十张情绪卡,每个同学抽取一张,用动作和表情等非语言方式在小组内表达,同学们相互识别彼此所表达的情绪。在分享体验环节,每个同学分享识别和被识别情绪的感受,在活动环节,每组同学将组内同学表达的情绪串成故事,赋予情节并在大组内表演并分享感受。 每位同学在小组都是同等地位的个体,都有表达的权利与自由,也有表现的机会,营造出包容、理解的氛围。情绪的模仿逗乐了大家,活跃了氛围,放松了心情,增强了参与。将情绪赋予故事增进了情绪的生动性,在故事表演中同学们学会了表达情绪、理解情绪、管理情绪。 



此次团辅活动作为同学们返校后调试身心的一个过度,让同学们进一步对自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接纳、包容,掌握了放松身心的方法,同时也去学会了怎么样调试自己的情绪,许多同学表示团辅活动是近段时间来让自己最放松、最开心的一天,自己在活动中收获颇丰,使自己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校园学习和生活做好了准备。 
|